苏醒期躁动(EA),大概每位麻醉医师都曾经历过。患者在苏醒期出现意识不清、胡乱挣扎,麻醉医师一边找原因一边紧急处理,那场面真是每个人心头的尴尬和郁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苏醒期躁动的常见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
EA是全身麻醉后的一种“特殊”并发症,是患者苏醒前意识障碍的一种表现,多为自限性,持续时间不等,一般在患者意识完全恢复后可自行缓解。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主要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可能表现出一些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挣扎、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
尽管苏醒期躁动多为自限性,但在躁动过程中出现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强烈的肢体动作以及无意识地拔除气管导管等仍可造成严重的呼吸循环并发症以及躯体的严重伤害,因而必须及时予以处理。
发生原因
一、患者自身原因,除年龄、性别等不可改变的自身因素外,还包括以下因素:
(1)术前焦虑:有研究提示:患儿术前焦虑状态评分每增加10分,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提高10%,有谵妄发生的小儿术后出现不适当行为的比率为无谵妄发生者的1.43倍,同时患儿焦虑状态评分增加10分,小儿术后出现不适当行为的发生率增加了12.5%。
(2)既往史:既往有酒精成瘾、阿片类药物成瘾史的患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有脑部疾病精神疾病病史、认知功能状态差、血电解质或血糖异常等是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
二、麻醉相关因素
(1)药物:①麻醉前用药:如东莨菪碱、吩噻嗪或巴比妥类药。②吸入全麻药:地氟烷(55%)和七氟烷(10%)。③静脉全麻药:麻醉诱导使用氯胺酮、依托咪酯、硫喷妥钠,术后躁动发生率依次为17.19%、32.03%和43.75%,术后躁动发生率高,而咪唑安定诱导躁动发生率为16.25%,低于上述3种药物。④术后催醒用药:有研究表明,术毕不用催醒药EA的发生率为10.64%,使用新斯的明催醒EA发生率14.37%。
(2)麻醉方式:有研究显示,小儿七氟醚全麻过程中辅以丙泊酚1mg/kg,可显著降低EA的发生率,说明了复合麻醉可以减少全凭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而全凭静脉的EA发生率又要远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的发生率。
3.手术相关因素
(1)手术类型及时间:口腔科手术、耳鼻喉手术、乳腺手术、泌外手术、骨科手术和腹外手术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63.16%、55.88%、29.13%、21.54%、20.63%和9.63%。五官科手术和乳腺手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较高。此外长时间的手术是术后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
(2)疼痛:疼痛是导致患者术后躁动的重要因素,阿片类药物的有效使用说明疼痛与术后躁动有一定相关性。
(3)不良刺激:不良刺激是全麻苏醒期躁动最常见的原因。各种不良刺激引起术后躁动的发生比例,疼痛占99.44%,气管导管的刺激占65.77%,尿管刺激占11.11%,心理应激占15.55%。前3种刺激引起的多数是轻、中度的躁动,心理应激多数是中度的躁动。
(4)其他:有学者认为,苏醒期躁动与低氧血症有关,此外低血压、心律失常、胃胀气、尿潴留、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亦可以引起EA发生。
预防与治疗
躁动是麻醉苏醒期比较常见的问题,目前苏醒期躁动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预防大于治疗,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预防及处理:
(1)加强安全防护,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等严重并发症。当手术结束后,患者由手术室送回病区重症监护室,病房接患者护士需与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及医生一起将患者平行托起平稳过床,同时要注意保护气管插管、输液管、引流管等管道脱落。加强安全管理,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床栏等保护措施。
(2)排除躁动的原因,对症处理,如疼痛、尿管刺激、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
(3)尽量在手术结束时排净吸入麻醉药,停用吸入麻醉药时,浓度要缓慢降低,同时要有相应镇痛措施,如在手术结束时给予镇痛药。
(4)停用瑞芬太尼后,一定要有后续的镇痛措施。
(5)术中肌松药注意调控使用时机和用量,尽早停用或使用短效肌松药。在肌松恢复的前提下于一定的麻醉深度下拔管,同时静注少量利多卡因和丙泊酚减轻拔管所致的刺激反应。
(6)躁动发生时应给予适量的镇痛或镇静药,同时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
围术期医学论坛(zhwsyx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