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 > 心律治疗 > 血压随四季变换,我们如何应对

血压随四季变换,我们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4/5/27 13:08:09   点击数:
来源:医院作者:药学部主管药师刘会娟副主任药师边原健康人血压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波动。血压变异是在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遗传特质,目的在于使人体更好适应外部环境与内稳态的变化,保障机体在内外环境变化过程中维持全身组织器官适度的血液灌注压力。血压随季节是如何变化的呢?通常情况下,冬季血压较夏季血压显著升高。即通常表现为“秋冬高,春夏低”的特点。最主要原因是因为外界温度的变化。一项针对中国人群开展的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也显示,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升6.2mmHg。冬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在夏季出现血压过度下降。夏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可能明显上升,甚至超过目标值。血压随季节变化有哪些影响?季节变化一是直接影响血压的高低。比如与冬季相比,夏季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降低5/3mmHg(1mmHg=0.kPa)。通常情况下,冬季血压较夏季血压升高。另一个是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与夏季相比,冬季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杓型或深杓型血压节律占比更高。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形成多种多样气候。加之我国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冬夏气温差异很大,大部分地区年气温差较大。因此,在我国出现季节性波动的高血压患者就比较常见,当然对这部分患者的管理也尤为重要。哪些人群应该注意呢?住在四季分明地区的人。在四季分明的国家和地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季节性波动更显著。在南北半球的温带与寒带均存在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季节性波动。冬季死亡率在赤道附近最低,而在离赤道中等距离的国家如地中海地区最高。有高血压合并症的人。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普遍存在,对高血压患者会带来更多的不良心血管预后,尤其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等,这些患者通常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血压调节功能差等病理情况,对季节性气温变化更敏感,因此受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更显著。面对血压的四季变换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其实,对于普通人,血压季节性变化通常不会造成病理损伤,无需干预;但对于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与心血管病死亡率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加强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幅度。家庭血压监测应注意:1.高血压患者应在每年进入初期夏季和冬季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尤其是气温大幅变化的换季期间,观察评估血压随外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情况,当血压出现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咨询医生。2.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晚测量血压,每次测量应在坐位休息5分钟后,测量2~3次,间隔1分钟,记录并取多次测量平均值为当次血压值。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1小时内、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睡觉前进行。不论早晚,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并记录起床、睡觉、三餐及服药时间。3.心房颤动患者在心律失常发作期间或持续存在时,家庭血压监测值往往低于实际血压水平。(1)了解血压的目标值目前建议一般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血压目标为</90mmHg;若有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肾病、心衰的患者,在能耐受的情况下降压目标为</80mmHg,可适当放宽至</90mmHg;高龄老年(65~79岁)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90mmHg;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90mmHg;虚弱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做个体化判断。(2)灵活调整降压药,及时就医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普遍存在,且与高血压预后密切相关,提示临床需要灵活调整降压药治疗方案。发现血压有显著升高者,应及时就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冬季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夏季可能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发现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且伴有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同时应加测24h动态血压,以避免遗漏可能的夜间血压升高,防止下调药物剂量造成夜间血压不达标。(3)季节交替时提前干预,避免血压季节性变异幅度过大建议对于既往冬季降压困难、血压不达标的患者,或夏季血压过低、出现黑蒙或晕眩或产生血压相关肾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考虑在冬夏来临前根据医嘱早期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4)“候鸟式”生活方式人群要及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trxmall.com/xlzla/927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