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奶奶(化名):跟着医院,没想到就诊过程如此简便,谢谢浙大二院的脑卒中团队!
我老伴今年78岁,平时心脏不好,得心律失常病(心房颤动)很多年了。那天我印象很深,早上9时15分,老伴早上起来上厕所的时候,突然摔倒在地上。我跑过去的时候,他不会讲话,嘴巴里只有呜呜呜的声音,听不懂,只能看到他左边的手在比划着。我子女都在外地,当时我也吓坏了,赶紧拨打了,当时医生说我老伴可能中风了。
我们通过,到了浙大二院神经内科急诊。医院不多,就算去也是老伴带着,医院里找不到地儿。但当我从车上刚下来,神经内科的陈智才副主任医师就已经在急诊室门口等着我们了。我后来才知道,医院和杭州医生有常态化的合作,他们在救护车上就已经和浙二的医生联系上了。
陈医生问了一些问题,也查看了我老伴。后来护士来抽血,陈医生又带着我们去做CT。在路上,陈医生跟我讲病情和治疗方案。在做CT的时候,楼敏主任也到了CT室,了解病情也在电脑上查看了CT图像。
楼主任跟我说有一根很粗的血管堵塞了,很危险,现在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取栓。我当时心里其实很害怕,但我知道楼主任是为我老伴好的,我相信医生。后来我老伴就进行静脉溶栓,也做了取栓手术。第二天,我老伴的右边手脚都能动,也能讲话了,就是比平时稍微差点,经过后期的治疗和康复,现在已经基本恢复了。我非常感谢浙大二院的脑卒中团队,关爱病人又技术精湛。
脑卒中,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中风”,是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脑卒中主要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还有些俗称如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梗、脑栓塞等),发病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刘大妈的老伴得的就是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由于脑血管突然堵塞,导致该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兼病区主任、浙江省卒中学会秘书长楼敏教授表示,“脑梗死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疾病,病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很可能留下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焦虑或抑郁等后遗症,给患者和家属的身心、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及时发现脑卒中、及时救治,才是关键。”
如何识别脑卒中?
我们大脑是我们身体的“司令部”,不同的部位控制不同的功能。当发生脑卒中时,根据受影响的大脑部位,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脑卒中最大的特别是突发的变化,“前一分钟还好好的,突然一下子就不好了”。脑卒中常见的症状:
脑卒中常见症状:
■神志不清:
如迷糊、昏迷不醒
■偏瘫:
即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
■偏身感觉障碍:
即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感觉不舒服
■偏盲:
即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
■失语:
即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读、会写的字句
■构音障碍:
发音、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
■吞咽障碍:
喝水、吃东西呛咳
■共济失调:
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掌握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也在积极推广中风,通过三步来快速识别脑卒中:
三步识别
■1:看1张脸
是否有不对称,嘴巴歪斜。当脸部两侧不对称或一侧嘴角歪斜,就是异常。
■2:查2只胳膊
平举双臂,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有一侧手臂无力往下掉,就是异常。
■0:聆听语言
是否有言语不清,表达困难。问患者一个问题,吐字不清、说不明白或无法说话,就是异常。
楼敏教授提醒:“在脑卒中救治的链条中,患者本人或亲属朋友及时识别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并拨打是关键的第一步。”
24小时脑卒中绿色通道
脑卒中的救治具有高度的时间依赖性,正常脑组织在缺血后很快就可出现不可逆变化,缺血脑细胞出现坏死。每延迟1分钟救治,将丢失1.9亿神经元及亿突触。
因此发生脑卒中要及早就医!医院寻求诊治,千万不能如下这些想法:
“以为过一会儿就没事了而不理会”
“在家休息一下可能就好了”
“现在不太稳定等好一点再去”
“孩子们白天还要上班,这么晚了不想麻烦他们”
“医院就诊不方便”
医院,应该选择有条件提供规范的早期诊断、早期血管评估、医院进行诊疗,由专业的神经科医生进行治疗。医院应该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CT检查,有磁共振、脑血管造影仪器设备,具有专业的神经内外科和放射科医生。
医院的卒中救治水平进行抽查,并进行卒中中心的资质认定,平时大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