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 > 心律治疗 > 特别策划阮云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两手

特别策划阮云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两手

发布时间:2024/1/24 19:56:18   点击数:

前言

6月的一天,忽而乌云密布,忽而阳光灿烂,在医院的栋10楼,该院老年病科负责人阮云军教授,在接受《医师》专程采访时侃侃而谈,医院老年医学的发展现状、背景、意义,并解答了科室门前悬挂的“医院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的由来。

据悉,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出台了一个关于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指南(试行),要求到年底,有条件的医院均应开设老年医学科。指南明确规定:老年医学科应当设置门诊诊室、病房、综合评估室;床位数应≥20张,每床净使用面积应≥7㎡,床间距宜≥1.0m,卫生间面积宜≥4㎡;病房设置标准符合国家规定。老年医学科主要收治患老年综合症、共病以及其他急、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

这份指南的推出,无疑是一份纲领性文件,表明建设与发展老年医疗,正逢其时。而医院一手抓学科建设,一手抓人才培养,一直走在老年医疗的前列。

☆年,医院将位于白云区江高镇的江高院区一栋三层的楼房作为医疗用房,医院老年学科建设的第一步,老年病科作为独立临床科室宣告正式成立——我们学科从成立开始,就是普惠型的面向普通大众的老年医学科。

☆广东省首批老年医学人才培训,是一次探索性的实践,也是一次颇见成效的实践。

——阮云军

01

学科建设:创新模式一马当先

“年,医院将位于白云区江高镇的江高院区一栋三层的楼房作为医疗用房,医院老年学科建设的第一步,老年病科作为独立临床科室宣告正式成立。”

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年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心血管专业)的阮云军,是医院老年病科负责人、广东省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医院基地主任、医学博士、硕土研究生导师。他介绍说:“我们就从江高院区起步,开始发展老年医疗事业,并且与时俱进,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医疗养老迫切需求,力求将‘医养结合’作为科室发展的核心环节。”阮云军表示,这是顺应环境、顺应发展潮流,顺势而为的举动。“我们学科从成立开始,就是普惠型的面向普通大众的老年医学科。”

后来,经与广东省医师协会研究探讨,协会批准并同意由医院老年病科首任科主任吴赛珠牵头组建并成立了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工委会首任主任委员为是医养康养领域领军人物吴赛珠教授,阮云军任常委兼秘书。

▲启用仪式全家福

“然而,之后在科室运行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很多的行业壁垒。”阮云军说,“医院做医养结合尚有诸多不适宜,于是我科重新定位,慢慢把日常工作重心转移到老年病的诊疗医治上来。为适应国家政策的需要和老年医学人才队伍相对薄弱的现状,我们还潜心制定医养结合行业标准,同时兼顾行业培训,籍此以促进老年医疗和养老行业的发展。”

他说:“我们应该做这样的事情。”

阮云军是心血管专科的博士,长期从事老年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及预防保健工作,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各种心血管急危重症疾病诊疗和冠脉介入诊疗。

将近20年心血管内科的丰富临床经验,为他转行从事老年医学专业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临床基础,使得他很快在该学科再度崭露头角,在以胸闷,头晕,疼痛,水肿等症状为表现的各类老年疾病的综合评估、综合诊疗和长期综合管理,以及在医疗和养老,失能或半失能的医疗照料方面,显露出独特的管理专长。作为广东省医师协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主委单位负责人兼秘书,他承担了大量的医养结合方面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工作。

阮云军前后主持省部级科研基金5项、广州市科技民生攻关项目1项,曾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各一项(均排名第2)。

▲接收锦旗

那么,老年科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阮云军回答说:“首先应当做老年综合评估,评估以后进行综合诊疗(诊断和治疗),再到综合管理,然后进行慢病管理——慢病医院,到社区了,最后就是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的事情了。”

“这样,就以老年医疗为中心,把整个过程串起来,形成了一个链条闭环。”他说。

说到今年科室从江高迁回院本部,他补充说:“医院非常支持老年医学学科的发展,医院中医很强,院领导希望我们能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一套新的老年医学学科发展模式,并做出个样板来。”

据介绍,经过不断积累,目前南医院老年病科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公益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华南地区最早具有培养本-硕-博不同层次老年医学人才的专业学科,并且是广东省最早具有老年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的学科、广东省首批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

科室目前拥有医生10名、护士13名、技师2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博士研究生学历3名、硕士研究生学历6名,床位32张;拥有心电图仪,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彩色超声,心肺功能测试仪,除颤仪,血糖检测仪,呼吸机,临时心脏起搏器,老年综合评估设备和各种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理疗设备。科室成立以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市民生科技攻关项目的立项与资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原则上60岁以上的病人都能住我们这。但实际上住院的都是综合病人(两个病以上的),老年疼痛、骨质疏松等非常多。”一同接受采访的护长孙梅花介绍说,“科室计划还要培养、扶持一些人才,以适应学科不断发展之需。”

相关资料显示,该科学科建设一直走在大医院前列,建立了以老年患者为中心,以老年疾病综合评估、诊疗和管理为关键手段,以最大程度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为目标的多学科共病管理平台;将老年病科西医综合诊疗技术和古中医独特的诊疗优势有机结合,推广应用新技术,形成了老年疾病综合诊疗、老年疾病介入治疗、老年疾病外科围手术期支持治疗和中西医结合老年心脏康复为特色的老年医学中西医结合发展新模式。

02

老年医学人才培养:勇于探索成绩斐然

无疑,老年科是一个“朝阳”学科,老年医疗,也是一个“朝阳”产业,然而,因为人才储备不够、人才短缺严重,总体而言,该专科尤其是医养结合领域,整体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尤其在医养结合机构,很难留住高水平的医师。基于此,政府推出了老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

“医院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政府推动的一个培训项目。医院的老年病房,大多都是从干部病房转化过来的,这就意味着老年医学人才筹备还远远不够。因此,年,医院等省内共8家医院作为广东省首批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主要为基层培养老年专业人才。”阮云军介绍道。

据相关报道,,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按照国家标准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湛江)、医院等八家老年医学优势明显的医院,作为首批省级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承担了国家下达名学员专项培训任务,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医养结合机构临床一线医生89人、护士36人。

作为广东省首批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根据广东省卫健委的部署,医院老年病科承担了肇庆和佛山两地的对口培养、帮扶工作。

▲佛山临床培训

“这是一次探索性的实践,也是一次颇见成效的实践。”阮云军介绍说,“人不多,共十来个学员今年,参加培训的,都是肇庆和佛山各医疗机构老年专科的中坚力量。”

阮云军阐述道:“这些年我们参观、走访了很多养老院,建得很漂亮,但医疗水平非常欠缺,医养结合技术含量很低,专业医师严重缺乏,一般医师复杂的病处理不了,缺医少药。老年健康处归属卫健委就是要通过医养结合,推动中国养老健康事业的发展。”

在政府主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包与私人机构主导的高端养老之间,阮云军认为应当强调“普惠性”,这才与全民健康的理念合拍、一致。“但是,如果医院继续做养老这个事情,还是不大现实,因为医院的定位是做高精尖和处理疑难杂症为主的机构,我们的实践已经证明,运行会碰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通过医联体的形式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指导服务、培养人才,建立新的架构联系,共同实施医与养的结合。”

为此,阮云军及其团队在珠三角联系了几个试点单位,把医院的技术和当地的养老医疗——即医和养结合起来,建立“实验田”。

必须提及的是,过程中,阮云军团队还拿下了相关的科研课题,可谓收获多多。

“我们在科室这边建立医养结合指挥中心,医院办公室,如同值班室,作为采集信息的中转站。与以往的远程医疗不同,联网以后,珠三角等地养老院的病人如因病情变化有需求,可以报警——即发出指令,我们则通过设备可以随时接收。信息传过来后,我们即加以评判,决定是送到医院来,还是我们指导当地医生进行就地治疗。”阮云军对“指挥中心”的运作机制作了详尽说明,“另外,根据分级诊疗原则,上来医治的病人在处理解决好技术难题后,也还是要回到基层的养老机构的。”

“养老有三种形式: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我们先把机构养老这一块做好。根据相关制度,我们不能亲自去操作,只能指导那边的医生,这也是对医生的远程培训。”

“目前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他进一步介绍,“广东省医师协会医养结合工作委员会成立以后,受到各方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trxmall.com/xlzla/888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