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33岁的二胎妈妈汪女士来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肚子里的宝宝能平安降生,然而,在怀孕24周的时候,一纸诊断却让她慌了神——胎儿心律失常。
从此,她踏上了紧张又艰难的保胎之路。幸运的是,浙江大学医院产科医生通过治疗,为胎儿赢得了宝贵的天,使她足月分娩。近日,小诺诺已经离开监护室,回到妈妈的怀抱。
医院产科主任梁峰冰抱着即将出院的小诺诺
胎儿心律失常出现心衰
年9月,孕24医院产检时发现“胎儿心律失常”,慕名从安徽黄山赶到浙江大学医院就诊,心超检查提示“胎儿偶发房性早搏,下传-未下传交替,呈二联律,偶时胎儿心动过缓”。
医院产科主任梁峰冰向汪女士详细解释了胎儿可能存在的风险,建议她密切随访复查。
一个月后,汪女士来复诊,心超提示“胎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心率~次/分),心室扩大、心包腔少量积液”。听到这个消息,汪女士一家懵了,小诺诺该何去何从?全家人进入了纠结和紧张的状态。
梁峰冰主任看到汪女士眼中的焦虑和不舍,马上请心血管内科的蒋晨阳主任医师会诊。同时,她和团队紧锣密鼓地查找国际上最前沿的有关治疗胎儿心律失常的文献报道,详尽地向汪女士解释了小诺诺在宫内的现状、可采用的宫内治疗方案及远期预后问题,这让汪女士看到了希望。
当日她便住进产科病房,此时小诺诺的心率一直持续在~次/分,已经出现心衰的表现。救治刻不容缓。
个性化方案为她的降生保驾护航
“小诺诺已近29周,一个方案是直接终止妊娠,出生后治疗,但考虑到汪女士家的经济现状,特别是对小诺诺远期预后的疑虑,我们讨论后决定采用‘地高辛经胎盘给药’的治疗方案。”梁峰冰介绍,在国内成功治疗胎儿室上速的报道较少,团队参考了日本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为汪女士拟定了个体化方案。
第一天,口服地高辛0.5mg/次,每8小时一次。24小时后,小诺诺的心率下来了,但仍有间歇性室上速发作。
第二、三天,口服地高辛0.25mg/次,每8小时一次。
汪女士的地高辛治疗开始后,梁峰冰主任和其团队医生的心也一直悬吊在嗓子眼。为了救治胎儿,只能由妈妈吃药,通过胎盘让胎儿受益,而为了达到疗效,药物剂量是平日心内科病人常规剂量的好几倍。因此,梁峰冰团队持续监测汪女士的心电监护,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电解质等,以确保汪女士的用药安全,。
与此同时,产科团队成员时刻与心内科专家蒋晨阳主任医师保持联系。“地高辛目前作为治疗胎儿室上速的一线用药,期间需要给孕妇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地高辛的药物浓度维持在1.5~2.0ng/ml,及时发现并处理孕妇药物中毒及药物引起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蒋晨阳主任医师说,动态监测胎心率和胎儿心超很有必要,可以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室上速复发和心衰加重的状况,即使出生后也要重视新生儿的心电监护,防止复发。
所有的治疗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72小时后,胎儿的心率正常了,心超提示心包积液也基本消失了。看到小诺诺转危为安,汪女士一家和产科的医护团队都很欣喜。
通过调整药物,十天后,汪女士平安出院了。后面的产检都挺顺利,小诺诺在妈妈的肚子里越来越壮实。
12月21日晚上,胎龄38+周的诺诺,小心脏再次跳到了~次/分,这一次,杨翠玉医生当机立断决定行紧急剖宫产。晚上9点,手术室里传出了“哇”的一声响亮哭声,看到红扑扑胖嘟嘟的诺诺,汪女士悬了天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诺诺的家人向医护送上感谢
出生后的诺诺被第一时间送往NICU监护,在这里,她得到了精心的治疗和照护,小心脏慢慢恢复到正常。经过7天的治疗,诺诺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
梁峰冰主任介绍,胎儿心律失常是胎儿心脏病的常见问题之一。尽管胎儿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简称“室上速”)发病率小于0.1%,但是,室上速是引起胎儿心衰、胎儿积水,乃致死亡的最常见的胎儿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经胎盘治疗胎儿室上速。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