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 > 心律病因 > 讲座赵庆彦心律失常的治疗,路在何方

讲座赵庆彦心律失常的治疗,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7-10-6 17:04:21   点击数: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有哪些?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弊端不断显现,新药研发又该何去何从?第十四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会议上,医院赵庆彦教授对此进行了全面讲述。

一、非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是当前心血管领域较为活跃的一个方面,主要包括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多数的轻、中度心律失常可进行介入性治疗,包括经导管消融、植入心脏起搏器以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而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近几年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虽然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在临床应用方面却受到诸多限制。首先是医疗费用较高,使得介入治疗不能惠及所有符合指征的患者;其次,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对手术平台要求较高,医院可能不具备实施救治的条件。因此,医院及患者而言,药物治疗仍是首选。

二、药物治疗

相对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不仅能缓解症状且费用较低,患者更易于接受,因此,药物治疗仍是多数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案。循证医学主要从遏制心律失常、降低心律失常性死亡率、降低总死亡率3个方面去评判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有效性。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

临床上根据Vaughn-Williams分类法将传统AAD分为Ⅰ~Ⅳ类,其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如下图所示,而中药则主要通过整合调节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但是这些药物真的符合循证医学的评判要求吗?

CASTⅠ和CASTⅡ研究中对心肌梗死后频发室早、部分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Ⅰ类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患者室性早搏虽然得到抑制,但是死亡率升高。

SWORD研究对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索他洛尔进行临床试验,发现索他洛尔可增加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良患者心律失常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如下图)。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EMIAT研究证实胺碘酮虽能降低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良患者心律失常死亡率,但不能降低总死亡率。AFFIRM研究再分析结果也表明胺碘酮增加心血管原因住院和死亡复合终点风险、增加非心血管原因死亡风险(如下图)。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PALLAS研究表明决奈达隆增加永久性房颤患者心衰、卒中和死亡风险(研究结果如下图)。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传统AAD一般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但单一离子流异常不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唯一原因,因此,传统AAD虽能缓解患者症状却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而一些非传统AAD,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药物等,在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如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供血,调节神经功能,具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能减少死亡率,但抗心律失常疗效欠佳,其负性肌力致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副作用限制了使用。

他汀可抑制炎症和心肌细胞的变性和纤维化,抑制心房重构,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超氧化物的产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ACEI/ARB可降低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增加血钾水平,降低心室复极离散度,改变跨膜离子通道,影响心室兴奋性和传导。

(二)新药研发思路

心脏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并受多种机制调节,心律失常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传统AAD以抗律为主,在临床上呈现一定的弊端,因此,部分学者认为需要改变传统的抗律研发思路,转为调律:通过上游调控、治疗原发疾病、调节多离子流达到膜内外离子平衡调整心律。同时,新药研发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机制,在辩证统一思路的指导下进行心电生物学研究。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田新芳岑聪┆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trxmall.com/xlsc/10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