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年轻小伙儿打球后猝死”“60岁老大爷运动馆猝死”......这个夏季“高温天气下,运动性猝死”以强势之姿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似乎夏季运动成为了一种危险行为,一个不小心“猝死”就会找上门。
一、什么是运动性猝死?为何高温天气下多发?
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而夏季突发心脏猝死成为了最危险的“杀手”。
高温对血液循环系统地影响是多方面的:
1、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新陈代谢显著加快,心率加快;
2、人体大量排汗,全身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大,这些都增加了心脏的负荷。
3、同时,辛劳的心脏,在高温天却可能“吃不饱”。因为体表血管扩张,皮下血管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了3-5倍,反而影响到了心肌供血,加上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
4、运动加高温,体内水液流失较多,spandata-bjh-target="血液粘稠度增加;
5、空气中湿度增高,含氧量低;
6、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逼停”心脏。
二、以下4类人群,尤其要防高温天心脏猝死:
第1类是男性,他们的心脏猝死发生率是女性的3倍;
第2类是有基础心脏病的人;
第3类是运动员,他们长期身体的负荷比较重,会导致心脏的变化,容易引起猝死;
第4类是老年人,尤其是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容易形成血栓,也会导致心脏骤停。
三、为什么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也会出现心脏骤停?
或许你的年纪并不大,自恃年轻、身体健康,但高温对你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专家表示:从诸多高温引起心脏猝死的病例来看,即便是之前全无心脏病史的人群,依旧可能在此时倒下。
1、没有病史并不代表没有疾病,也可能患病而不自知;
2、在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高于正常温度时,猝死风险也更大;
3、高温加运动的双重影响,身体各项机能都会受累,波及范围广;
4、年轻人更加不注重保养,生活习惯不规律,熬夜、抽烟、喝酒、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都会导致自身免疫力的降低,加大疾病发生的危险。
四、重视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1、胸闷胸痛
2、心慌
3、头晕、眼前发黑
4、呼吸不畅
5、易疲劳
五、如何预防?
1、参加运动训练或比赛前进行严格体格检查,识别运动猝死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运动试验等检查手段。
2、密切观察运动时出现的各种症状:重视先兆症状,如运动中发生晕厥、心绞痛、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头痛、极度疲乏等。
3、遵守科学训练的原则,选择自身适宜的运动种类以及强度、时间;运动过程中有不适及时停止。
当气温超过34℃时,就要小心了,要提前预警,采取措施,及时是平时自觉身体健康的人群在极端条件下,一样可能突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尽量不要再高温天气长时间外出暴晒,汗出后及时补充水分,防暑降温为夏季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