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分享一篇小短文《陶校长的演讲》。
此文虽是陶行知校长写给孩子们的演讲稿,但是对于各位战友来说,实用性颇高,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各位同学: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
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找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希望你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第二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我们是学生,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学问,将来才能更好地造福于社会。要想自己的学问有进步,就要专心致志,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这样,我们就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对我们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你们多多少少都承担着一些工作,如值日、值勤、班级和学校的管理等等。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和听课、读书、作业同样重要的学习。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以上我谈的就是“每天四问”。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致病友:
生活,本应活出品质。品质,来源于幸福感。对于功能性早搏的病友来说,幸福感指数并不是很高,因为每天会忍受各种症状而很难解决。医院治疗有时却得到医生的不屑,扔下一句:好好休息,便独自回家忍受痛苦。频发后,“收获”的就是吃药、注射、手术等治疗方案。即便通过药物等能暂时缓解,可药效一过,早搏依旧,毕竟诱因未除。
由于每位病友对早搏等心律失常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所以每位病友对于早搏的感受也不一样。很多病友的症状很明显,所以在和这类病友的沟通中听到更多的就是其症状。
持续频发症状会摧毁人的心志,这一点不假。我有早搏群,我也会时不时参与大家聊天的内容,有时发现,有些病友的聊天内容更多的都是在探讨症状的明显程度和痛苦的症状。
实际上一开始就和大家聊过,早搏并不会无缘无故出现的,必定会有诱因。功能性早搏的出现就是说明自己的身体处于亚健康了,既然处于亚健康,那么症状势必很多,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各位病友对于症状这个话题绝对是永远都聊不完的了,但症状话题得到的却是更多的负能量。的确,早搏的症状是数不清的,但是诱因却是那么几个,我们完全可以把精力花在寻找诱因上而不应该过多的谈论症状话题。
建群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互相指点、互相鼓励、互相把各自的诱因找到,这才是早搏群的真正价值。
找到了诱因,就要系统解决。每日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恢复计划。楼主介绍过很多方法和措施,大家都可以实施,楼主以后也会逐步将恢复措施更加细致化。
而真正科学的恢复计划并不只是了凡无心的恢复大行动,更多的是需要执行多方面的计划,希望大家能通过今日我们分享的“四问”(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方面获得一些自我计划制定的灵感,坚持下去,定会效果显著,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生活的品质。幸福感随之而来。
今日“四问”,您问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