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
答案是:维生素D需要终身补充的!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不同年龄段维生素D推荐量:65岁之前为IU,65岁开始推荐量为IU。为什么需要补充维生素D,我们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的解答了解一下。
1、维生素D的重要组成及来源。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家族,最重要的成员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其中维生素D2主要由植物中合成,维生素D3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牛奶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皮肤光照合成。
既然维生素D可以通过食物补充及光照合成,是否就不需要额外补充了呢?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少及地域限制等因素,我国人群存在普遍维生素缺乏和不足现象,孕妇、儿童是高危人群,这些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占比达到了约60~70%。因此补充维生素D是很有必要的。
2、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
★钙磷代谢紊乱:导致佝偻病、手足搐搦症,严重者可出现喉痉挛甚至发生窒息导致死亡。
★降低免疫力:增加呼吸道感染、肠道炎症、过敏症和哮喘症的风险。
★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及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增加成年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风险。
目前,有研究显示,婴儿维生素D不足时,易发生皮肤点刺食物(花生/鸡蛋)过敏原试验阳性,并易发生湿疹。还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是引起性早熟发生的危险因素。
3、维生素D水平的分类。
根据年美国研究所、全球营养性佝偻病管理共识,维生素D水平分为以下几类:
4、维生素D的补充方法。
(1)预防性补充:新生儿生后应尽早补充维生素D~IU/天,一般在出生后两周即可开始,每天补充至2-3岁。3岁以上儿童至青春期:建议继续补充维生素D,每天IU。注意: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即需要补充维生素D~IU/天,连用3个月后改为~IU/天。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
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5、维生素D中毒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维生素D中毒是指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出现高钙血症、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高于nmol/L,伴有高钙尿和低甲状旁腺素。急性高钙血症可能会出现厌食、烦躁、哭闹、低热、呕吐、腹泻、烦渴、多尿、肌无力、心律失常等表现,长期慢性中毒可以导致骨骼、肾、血管、皮肤出现相应的钙化,影响体格和智力发育。若孩子出现了以上需要警惕的症状,那么需要及时就医,给予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