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遇到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患者,他们不得不医院。如今,绝大多数本地冠心病或心梗患者,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得到他们的积极救治。自年以来,医院心血管病科积极开展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诊疗技术今非昔比。
科主任许付国表示,这是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告别过去稚嫩的治疗技术,一步步走向成熟,许付国团队在一些较有难度的疾病治医院的前列。
不甘于“束手无良策”
年,医院心血管病科刚从大内科中独立出来。科主任许付国回忆道,当时临床上经常遇到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条件所限,他们只能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法。然而,保守治疗往往不能缓解患者病情,便只能建医院。
许付国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当地患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成效的救治,而且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为此,许付国及其团队寝食难安。经过多次探讨,他们决定组建团队,医院学习最前沿的治疗技术。
“目的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要让本地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更有效的治疗。”许付国说,经过不间断学习和探索,心血管病科室团队快速成长起来。从年开始,他们相继开展了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由此,当地冠心病以及心肌梗死患者有机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与此同时,科室还开展了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心律失常等先进技术的临床应用,显著提高了科室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就在前不久,51岁的陈先生(化名)因突发胸闷、胸痛两小时入院,被诊断为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病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陈先生最终转危为安。
“大家都知道心肌梗死发病急,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许付国介绍,“现在,医院具备了救治条件,患者就医院,从而争取了充足的救治时间。”
手术中。
诊断准确是重中之重
诊断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而在问诊、查体等环节中,注重细节格外重要。许付国表示,一个科室能力水平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亦应在工作态度上坚持细致与专注。
“为患者开展治疗当然离不开细心认真,而在诊断之初就要用心,不放过任何细节。”他解释说,排除容易混淆的疾病,从而做出精准判断。从表面上看,很多疾病具有相似性,单凭经验判断会增加误诊可能。这需要多去琢磨、多去评估,才能将误诊率降至最低。
他在举例时提到,临床上常有患者出现上腹疼痛、牙痛、头痛,甚至意识突然丧失等症状。不少人会首先选择到其他科室就诊,有的就会被误诊为脑血管疾病或口腔疾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后续经许付国团队评估诊断,最终明确患者上述症状其实是冠心病或其他疾病所致。
查房。
两个月前,患者周先生(化名)医院就诊,但在其他科室并未发现重大问题。最终,心电图检查发现了异常。心血管病科接手后,很快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之后,患者经PCI治疗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像周先生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其实,一些患者在出现身体的不适症后,正是因为难以第一时间明确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许付国强调,技术过硬是重点,明确诊断则是前提。
手术中。
下一步锁定“卵圆孔未闭”
过去5年,是医院心血管病科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临床诊疗成绩显著。“目前,我们科室的PCI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为众多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许付国介绍,接下来,科室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卵圆孔未闭修补技术这一新的治疗方法。
卵圆孔位于胎儿时期左右心房之间,用于通导母亲的脐静脉血用于胎儿发育,出生2个月后应该完全关闭。卵圆孔未闭在每4名成人中就有一人患病,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异常之一。
许付国和他的团队在临床上发现,在存在头痛、头晕、肢体无力等症状的患者中,不少人应用药物治疗后效果并不理想。这部分患者往往是由于卵圆孔未闭所导致的相关症状。“卵圆孔未闭修补手术是一种介入封堵术,适用于有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等,且经检查确定卵圆孔未闭为可能病因的患者。”许付国说,“我们决定开展这项技术,就是为了解除这部分患者的病痛,让他们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房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