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第三医疗组组长王怀泉:患者收获健康,我们收获情谊
“当我情绪低落时,王大夫耐心安慰我,医生们的妙手仁心是我尽快转危为安,愿你们好人一生平安…”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哈医大二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第三医疗组组长王怀泉收到一名出院患者的视频祝福。制作视频的大妈并不能熟练使用手机软件,略显“笨拙”的超大字号文字填充屏幕,但是当一张张治疗过程照片伴随着深情的音乐缓缓播出的时候,王怀泉眼角湿润了,“虽然今天我不过节,但这个礼物太特别。”
患者制作的视频感谢信截图
“回想起来,我差点错过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王怀泉是第一批主动请缨支援武汉的医生之一,但是却未能如愿加入第一批的支援队伍中。2月12日半夜他医院支援任务,接到赴武汉的指令,他不顾大雪路滑,连夜乘车返回,最终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登上了奔赴武汉的飞机。他从事重症医学近20年,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援、甲流一线和新疆援建等各种救援帮扶任务的救援老兵,不甘心再错过这次支援。
武汉的“东北老乡”送上特殊节日祝福
作为我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到武汉,在度过头两日的繁忙后,王医院十六楼病区,两天收满73张病床,并且病区重患相对较多,医疗队决定成立危重管理团队,王怀泉临危受命成为负责人并担任第三医疗组组长。截止目前,他所领导的医疗小组共接诊21名患者,其中13人已经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在众多患者中,47床的的大妈给王怀泉留下深刻印象。“不知为什么,就是感觉和她沟通比较顺畅,有种亲近感。”王怀泉介绍,这位58岁的大妈有个非常洋气的名字——莲娜,聊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她的父亲在东北工作多年,从事俄语背景相关工作,她还有个双胞胎姐姐叫妮娜,她也算是半个“东北人”,自然比其他武汉患者更好沟通。
王怀泉为患者触诊测量脉搏
莲娜大妈刚入院时,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CT显示其肺部是典型的“白肺”。王怀泉带领医疗小组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在抗病毒、抗感染的同时,控制心律失常和房颤,调节心脏负荷,通过无创呼吸机缓解肺水肿症状。经过10余天的精心治疗,大妈痊愈出院。
“出院之前,莲娜大妈曾说过,要送给我一份礼物作为纪念,但是我没想到是在妇女节当天,挺意外的。”王怀泉说,大妈非常细心,把治疗过程的点点滴滴都用拍照记录下来,出院之后细心研究了好几天,用不太熟悉的手机软件做了视频剪辑,“看到这个视频,回忆起奋力救治的一幕幕,我真的非常感动。”在医患携手抗“疫”的日子里,患者收获了宝贵的健康,医护则收获了真挚的情谊。
从“要东西”到“求合影”大妈变身编外“宣传员”
患者刘大妈不好说话,一会要口罩,一会要苹果,要求特别多。一天夜里病房突然传来了哭声,王怀泉闻声赶来,看到两个护士正在围着刘大妈进行安慰。原来刘大妈的老伴在楼上的病区住院,她由于担心老伴的病情和出院后的生活,情绪开始出现了问题。
据王怀泉介绍,刘大妈今年70岁,除了患有新冠肺炎以外,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她一直认为是自己传染了老伴,心中充满愧疚。“起初我只是充当一个倾听者。”王怀泉主动与刘大妈沟通交流,他首先把自己当成患者的倾诉对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便与大妈唠起了家常,宽慰安抚老人,并把她老伴逐渐好转的病情传达给她,渐渐地,笑容又回到了刘大妈的脸上。
刘大妈为医护人员手写的感谢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医患之间已经非常熟悉。随着病情渐渐好转,心情也一天天好起来,刘大妈从“要东西”变成了“求合影”,一有机会就拉着医护人员合影。“她有个厉害的地方,她记得每一位护士的名字。”每次护士进仓护理时,她都会为她们拍下工作照,然后发给王怀泉,并附上文字:今天哪位护士来了,她做了什么,她很辛苦等等。“后来她几乎成了我们的编外宣传员,我们如果想要工作照,得找她。”经过精心的医治和护理,3月11日,老俩口一起痊愈出院。在给王怀泉发了的 王怀泉谈到,经过长期的疾病折磨,有些患者有时会焦虑和烦躁,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必须要辅助以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给予他们安全感。即便是简单的触诊测量脉搏,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排斥和孤立,肢体的接触可以传递信心和力量。适当的时候可以送给患者些小奖励,激发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对立情绪,要让他们明白,疾病是医患共同的敌人,只有大家联手战斗,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文|李华虹 杨帆
图片|提供
插图|均来源于网络
编辑|曹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