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 > 心律治疗 > 周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分享

周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21-5-2 16:51:28   点击数:

病因病机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及心脏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以有效心室率60次/min为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后遗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肌病、心脏术后等,并且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心悸、眩晕、胸闷、气短、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抽搐,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本病病因病机复杂,常见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劳倦、正气亏虚、实邪蓄积。

周师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包含气虚、阳虚等,心为阳脏,心气不足,心阳衰弱,鼓动无力,心脉失养引发心悸,标实包含气滞、瘀血、痰浊、寒凝等,实邪闭阻心脉,血不归心无以养心神发而为悸。随着病情的发展及演变,最终导致虚实错杂;病机关键为心阳亏虚,心脉痹阻,心神失养。临床中以心阳不振、心虚胆怯、心脾两虚、肝肾亏虚等证型多见。

辨证要点

本病多虚实夹杂,辩证时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气滞、寒凝等。本病虽然虚证居多,但痰饮、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成为导致惊悸、怔忡的直接病因,临床常见水停心下、邪毒犯心、痰火扰心、瘀阻心脉等情况都是在本虚的情况下产生的虚实夹杂证。因此辨证时,不仅要注意正虚一面以培补正气,也需要针对邪实一面祛邪以护正。导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治需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要注重原发疾病的诊断,针对原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则事半功倍。

诊疗经验

周师临证时针对不同病因病机,采用多种治法。

活血安神法:心脉瘀阻,脉道不通,则心神失养,心神失养则神无所主,心神不安、心悸怔忡。针对心悸心脉瘀阻证,治疗当活血通脉与养心安神并举,常用药物有郁金、丹参、鸡血藤等。

养血安神法:《丹溪心法》云“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临证时若心悸属心血不足证,当以养心安神与补益气血为法,方选养心汤或归脾汤。

解郁安神法:心悸证属肝郁气滞者,治以疏肝理气、解郁安神为法,如《证治汇补》记载“郁证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多选用解郁合欢汤或柴胡疏肝散加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trxmall.com/xlzla/673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