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 > 心律治疗 > 单核细胞亚群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大小

单核细胞亚群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大小

发布时间:2021-2-24 0:25:18   点击数:
巴塞罗那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巴塞罗那生物统计学研究所和巴塞罗那Teknon医疗中心心脏研究所等实验室于年12月在JCTR发表了题为MonocyteSubsetsAreDifferentlyAssociatedwithInfarctSize,LeftVentricularFunction,andtheFormtioofaPotentiallyArrhythmogenicScar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的研究论文。通过心脏磁共振(CMR)评价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术后瘢痕形成中的经典单核细胞(CLM,CD14++CD16?)、中单核细胞(INTM,CD14++CD16+)和非经典单核细胞(Non-CLM,CD14+CD16++)的作用。名首次STEMI患者在1、3和7天后进行了连续血液分析。CMR在第7天和第6个月进行,用来描述瘢痕核(CO)、边界区(BZ)和BZ通道的存在。在第7天和6个月时CLM和INTM水平逐渐降低,这与疤痕量,CO和BZ相关(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0.01)呈负相关。Non-CLM水平在第7天和第6个月逐渐升高,与BZ质量和BZ通道的存在相关(p0.)。CLM和INTM与梗死面积相关,与LVEE呈负相关。而Non-CLM则与BZ质量和潜在的心律失常底物的存在有关。研究亮点:在轴向重建全左心室(LV)容积,并使用ADAS-VT软件(GalgoMedical,Barcelona,Spain)对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从心内膜到左室壁厚的心外膜,自动生成五个同心表面层(10%、25%、50%、75%、90%),每一层都得到了一个三维的外壳。本研究首次采用3-TLGE-CMR在AMI术后7天和6个月分析了循环单核细胞亚群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组织差异特征的关系。

心肌梗死后7天内单核细胞亚群的循环水平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trxmall.com/xlzla/621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