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 > 心律治疗 > SCC林谦教授解读中医药治

SCC林谦教授解读中医药治

发布时间:2018-7-27 11:03:52   点击数:

  当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在全世界医学中遇到瓶颈,临床中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都面临着疗效和安全性不能达到有效平衡的难题,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何优势?北医院副院长林谦教授在第十九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中就“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优势”同广大与会者进行学术交流。

北医院副院长林谦教授作报告

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绝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近年来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特别是介入治疗的发展突飞猛进,临床上应用很多,但不管是内科介入还是外科手术治疗,均存在对手术平台要求高及医疗费用高等问题。而药物治疗多数情况下能缓解症状,且患者容易接受。因此,药物治疗仍是绝大多数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困境:单纯阻抑对抗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局限

  目前,临床使用的传统抗心律失常西药均为单一阻断离子通道,CAST研究、EMIAT研究、AFFIRM研究、SWORD研究等循证研究表明,这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但未能减轻患者症状,反而增加了死亡率。

  随着对心律失常机制研究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单一离子流异常不是产生心律失常的唯一原因。心律失常的发生受结构重构、神经重构、电重构以及我们未知的多种机制调节,单纯阻抑对抗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遏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但存在副作用大,甚至增加死亡率等一系列问题,不符合现代循证医学的评判标准。

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新策略

  基于对心律失常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有学者提出抗心律失常药物研发的新思路——整合“调律”,即研发具有多重效应、其净效应可调整心律失常的药物,通过上游调控及治疗原发性疾病或通过调节多离子流达到膜内外离子平衡调整心律,同时具有离子通道和非离子通道整合调节作用。

  通过整合“调律”,达到遏制心律失常发生的同时减少或不增加心律失常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的目的。

中药具有多靶点协同作用,整合调节安全有效治疗心律失常

  基于中医承制调平理论研制的治疗心律失常中药参松养心胶囊,经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数据证实其既可以调节引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钠、钾、钙等多种心脏离子通道,有效治疗室性早搏、并对房早、室上速、房颤也有较好的效果,又可以改善与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的起搏电流、改善心脏传导有效治疗窦缓、传导阻滞等,还可以抑制心梗后心室重构、神经重构,改善电重构,改善心肌微循环,对目前治疗棘手的窦缓伴室早、心衰伴室早等复杂性病变有良好的疗效,体现了中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的优势。

大会盛况

络病在线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用什么药能治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trxmall.com/xlzla/305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