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医院夏时俊马长生
年心律失常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出现了很多重要的进展,包括一些重要的指南更新、心律失常疾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的新观点以及疾病治疗的新技术和新器械,本文将对年心律失常领域的新进展进行梳理总结。
一、心房颤动①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相关心房颤动(房颤)指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依度沙班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ENGAGE-AFTIMI48研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结果显示,与控制良好的华法林相比,每日一次依度沙班60mg和依度沙班30mg均达到非劣效性标准。两种剂量的依度沙班预防卒中和体循环栓塞效果均不劣于华法林,且出血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均较低。年1月,依度沙班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卒中和系统性栓塞的预防,成为FDA批准的第四种新型口服抗凝药。
②导管消融在阵发性房颤一线治疗中的地位更加巩固。RAAFT-2研究入选欧洲和北美16个中心例未经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导管消融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随访2年,结果显示消融组复发率低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54.5%vs.72.1%;HR=0.56,P=0.03)。该研究和MANTRA-PAF研究结果一致显示导管消融在阵发性房颤一线治疗中优于药物治疗。基于现有研究,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心脏节律学会(HRS)房颤指南提出对于反复发作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充分权衡药物和消融风险和获益的基础上,可以不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将导管消融作为初始治疗方案。房颤导管消融的证据水平和适应证得到不断扩展。
③磁共振成像(MRI)延迟增强扫描为消融病例选择和预后预测提供新的手段。既往研究显示,心房纤维化可促使房颤进展,纤维化程度越重,房颤对药物或消融治疗的效果越差。DECAAF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入选例拟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消融前30天行MRI延迟增强扫描,依据左心房纤维化程度分为四期(Stage1~4),随访1.3年,Stage1~4组复发率分别为15.3%、35.8%、45.9%和69.4%,提示通过MRI延迟增强扫描估测的心房纤维化程度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独立相关。DECAAF研究显示出MRI通过评估心房纤维化程度在预测消融复发中的特殊作用。
④左心耳封堵术为房颤栓塞预防带来新的希望。年发表的PREVAIL研究进一步表明了左心耳封堵术与华法林相比预防栓塞事件的优势。研究在美国50个中心入选例患者,随机分配入左心耳封堵术组和华法林抗凝组。封堵术组主要安全性终点的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PROTECTAF研究。第一个主要有效性终点是18个月时卒中、全身性栓塞和心血管/不明原因死亡的复合终点,其中左心耳封堵术组为0.,华法林组为0.,未达到非劣效性标准。第二个主要疗效终点为术后7天之后缺血性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复合终点。左心耳封堵术组为0.,华法林组为0.,达到非劣效性标准。近期发表的PROTECTAF研究3.8年随访结果显示,在随访期间左心耳封堵术组和华法林组不良事件分别为39例(8.4%)和34例(13.9%)。左心耳封堵术组主要事件发生率为2.3/人年,华法林治疗组3.8/人年,同时达到非劣效性和优效性的判定标准。研究结论指出,在卒中高危的房颤患者中,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复合终点的发生方面优于华法林。
⑤房颤相关危险因素受到更多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北京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