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律失常的5大方法
心律失常是一种在老年人以及小朋友中比较常见的病,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的护理措施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应怎样预防?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1
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学会自己监测血压与心率,利于自我监测病情。
2
合理的起居。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起居有常是养生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起卧有时,生活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养神气,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衣着调摄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着衣制装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并掌握适度,使其具有防护、保健作用。3
劳逸适度。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做适当的体育锻炼。适量运动,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4
饮食适宜。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合,营养全面。就餐注意定时、定量、卫生,注意避免过度油腻、厚味、生冷。多食益气养血、益心气、养心阴的食品,如小米、大枣、鸡蛋、红糖、龙眼、胡桃、鱼等。同时戒烟酒。5
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慢性房颤病人服用抗凝剂(阿司匹林、华法林)时需在医生指下应用,并定时监测凝血功能,应注意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子出血、牙龈出血、女病人月经增多,需立即就诊,遵医嘱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监测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人应每月复查心电图。
医生还提醒:有头昏、黑朦症状时应立即平卧或扶牢旁边物体,以免晕厥发作时摔伤,家属如发现病人昏迷且无反应时,先将病人放平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呼叫;有晕厥史者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的工作,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心电图 严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