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使用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
伊布利特成功转复1例心房扑动患者
患者,男,52岁,以“头晕、心悸1月”为主诉于-04-26入住我院心二区。既往体健,查心电图:异位心律,心房扑动,入院查体:P次/分,BP/64mmHg,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入院后先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服用胺碘酮,年5月8日16:20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1mg生理盐水稀释20ml,缓慢静脉推注10分钟,10分钟后患者未转复,仍然为心房扑动,再次给予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注射,于17:00心电监护示有心房扑动转为窦性心律,转复成功,心室率波动在80-90次/分之间,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患者使用伊布利特转复后,无不适症状,于5月16日康复出院。
伊布利特是一种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年美国FDA批准用于新近(0-90天)发生的持续性房颤和房扑的快速复律,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ESC)批准为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一线药物。伊布利特的临床应用:1、90天内发生的房颤和房扑复律;2、药物强化直流电转复治疗;3、外科术后出现的房颤、房扑的转复----对心脏搭桥术后、导管消融术中、术后的房颤和房扑安全有效。
与其他Ⅲ类药物相比,伊布利特具有独特的离子通道机制,即抑制复极时快速激活延迟外向整流K+(Ikr),促进平台期缓慢Na+内流和Ca2+内流的作用,从而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有效转复房颤或房扑。但同时也延长心室复极并增加心室复极离散度及3相动作电位的早期后除极(EAD)引起触发活动,引起TdP发生,而小体型,心动过缓,心衰及女性是伊布利特诱发TdP高危预测因素,绝大多数在静脉用药起40min之内发生,因此慎用于:心动过缓、低钾、低镁、心室肥厚、心衰、女性(TDP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且注射完本品后,应连续监测患者心电图观察4h,或者等到QTC恢复到基线。
伊布利特是快速转复(0-90天)持续性房颤和房扑的有效药物,许多临床试验已证实其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