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称他为心脏调“音”师,通过器械植入术,让一个又一个的生命重放异彩。全国政协委员、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杨杰孚,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迄今独立完成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手术多例,其中植入器械患者平均年龄85岁,最高年龄99岁,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仅0.4%。医院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高龄患者居多,杨杰孚带领的团队在老年人植入器械手术及术后管理方面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为把最先进的技术带给祖国人民,杨杰孚~年及~年先后两次、历时4年,分别在澳大利亚阿德医院医院心内科进修。两次赴澳学习,两次深情挽留,两次毅然回国,杨杰孚说:“在别人的国家,只能获得那些虚空的名誉。除了祖国,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能够带给我最大的机遇和价值。”
从医多年的杨杰孚深知,患者及其家人的幸福快乐取决于医生的妙手回春。杨杰孚从不轻易给患者确定治疗方案,而是从各个角度分析致病原因。几年前,河北省邯郸市一名20多岁的患者心律失常、早搏反复发作,在当地入院治疗后用了大量药物,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糕,住院半年后,竟然严重到卧床不起的程度。通过远程会诊,杨杰孚判断患者的心律失常是良性的,医院马上停止用药,并通过远程视频安慰患者说:“你现在是一个健康的人。通过检查,我认为你的早搏95%是良性的,对生命没有任何危险。你下午就可以回家,同时停止任何药物治疗,去休息、放松,去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患者接受了杨杰孚的建议,3个月后到北京复查时,已经恢复得非常好。
延伸阅读
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及生命。药物和介入治疗具有很强专业性。为配合分级诊疗政策实施、打造特色医疗项目,医院医联体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于年6月成立。
心律失常诊疗中心的成立有助于推广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和成果,医院内开设预约专家门诊,建立疑难或复杂病例的会诊讨论机制,实行双向转诊、定期专家查房,开展学科继续教育,进行规范诊断和治疗培训,医院在心血管常见病方面的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从而打造系统化和一体化诊疗平台。
作者:中国人口报潘松刚孙韧
摄影:xfac
编辑制作:宣传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