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 > 心律病因 > 从肝主疏泄论治心率失常

从肝主疏泄论治心率失常

发布时间:2018-6-29 19:34:27   点击数: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碎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根据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属于“心悸”“惊悸”“怔忡”的范畴。主要诱因为情绪异常,如紧张、忧虑、愤怒等,由此可知,情志在心律失常疾病中有重要影响,而肝主疏泄尤能体现。

1病因病机

1.1暴怒伤肝,气机逆乱及心

朱丹溪首次正式提出“肝司疏泄”,并在《格致余论》中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气性喜调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进而影响全身气机的通畅,又因“七情内伤”首先伤及心神,因此肝气郁结易影响至心。

1.2肝阳上亢,热而扰心《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有云:“两阳相舍,火木相播,故肝热入心,则当死也”周学海于《读医笔记》中指出:“肝者,贯阴阳,统气血,居贞元之间,握升降之枢者也”,肝对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肝藏血,心行之”,心与肝都是以血为枢纽,肝阳上亢,血随气生,气血相互影响,扰乱心神;从五行方面来说,肝属木,心属火,为母子关系,肝气发泄太过,继而影响其子,名曰“子盗母气”。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灼伤心血,导致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心慌、胸闷等症.

1.3肝气郁结,致疲乱心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停”,肝气疏泄失司,气机不利,无法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导致疲血的形成,反之,疲血进一步阻碍气机运行,以致心脉痹阻,易引起心悸、怔忡。

1.4肝木克土,凝痰蒙心《脾胃论》载:“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由生也”。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输布津液、运化水湿,聚而成痰,痰可随气流窜全身,外而经络、肌肤、筋骨,内而脏腑,全身各处,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中所说,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且痰易于蒙蔽心神,更甚者,与风、火相合,扰乱神明,影响心率及心律。

1.5肝阴不足,心脉失养《灵枢·本神》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肾在志为恐,肝肾同源,久病体虚,伤及肝肾,而致肝阴不足,心脏失去濡养亦可影响心之生理功能,发为心悸.

2治疗原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治病必求于本”,而本是根据病因病机辨证分析,确立治则,从而处方用药。根据肝的生理特性、五行及病因病机,其治疗原则大体为“疏肝”、“平肝”及“滋肝”。肝气郁结当以疏肝理气解郁为主,临床多用丹桅逍遥散、解郁丸等;肝阳上亢当以平抑肝阳为主,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为主方;肝气不畅,致疲致痰,疏肝为主,兼以化疲化痰;肝阴亏虚,以养为主,临床多用一贯煎、滋水清肝饮等。

3典型医案

患者甲,男,45岁,心慌、胸闷8年余,余无明显症状,纳眠可,二便调,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2万余次,从年始,每年行冠脉造影术,血管未见狭窄;心脏彩超及其他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但患者始终心慌,进而导致情绪紧张,越紧张越自觉症状加重,外院要求行射频消融术,但患者拒绝,自诉西药曾服用比索洛尔、美西律,中药以养心、重镇安神为主,未见明显效果。

患者于年至某院门诊就诊,详细询问病史,患者9年前曾破产,平时心思细腻,对自身症状极其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
中西医诊疗白癜风哪个更有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trxmall.com/xlsc/253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