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心律失常 > 心律检查 > 在睡觉时,你不知道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正悄然

在睡觉时,你不知道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正悄然

发布时间:2022-1-23 19:36:12   点击数:
安徽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7.html
小黑屋的资深读者想必会有印象,我们已经分享过了不少与睡眠相关的文章。但这和睡眠相关的问题,还真是复杂得很,说不清、道不完。睡眠时间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已十分明确,有的人可能会自信地想:“我睡得很早,还睡得很久,我肯定没有问题。”

唉,终究还是太天真了。

认真一想,你可能会发现,有时候睡了一个长觉,醒来却并没有精神满满,还是困倦且疲惫,仿佛睡了一个假觉。虽然睡眠长度与心血管疾病和致命的心血管预后相关,但其实睡眠长度本身并不能反映关键的神经生理学信息,还需要考虑睡眠质量、睡眠连续性和睡眠深度等。例如,有研究发现,不论睡眠时间长短,睡眠不规律、入睡困难和无法再次入睡与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而睡眠觉醒负荷,是评价睡眠质量和连续性的一项指标。

啥叫觉醒负荷??

短暂的无意识觉醒,也就是所谓的皮质觉醒(CorticalArousals),属于睡眠的正常特征。它们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由睡眠呼吸紊乱(SDB)和睡眠时的周期性肢体运动、创伤、疼痛、温度、光线和交通噪音等原因引起。不论潜在机制如何,这种觉醒都会对心率、血压和心脏血流动力学产生重要影响。频繁觉醒也可能扰乱心血管系统的昼夜节律,而昼夜节律与不良的代谢状况有关,如高血压、血脂失调和胰岛素抵抗,血管氧化应激水平也相应增加。这些无意识觉醒的累积,即称为觉醒负荷。在临床上,觉醒发生的原因和频率是通过夜间多导睡眠图来评估的。觉醒指数(AI),即每小时睡眠的觉醒次数,经常用来量化睡眠碎片化程度。在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中,高AI值与白天嗜睡、睡眠质量差、情绪和身体疲劳增加相关。除了觉醒次数外,个体觉醒事件的持续时间可能进一步影响睡眠碎片化的程度。觉醒负荷与心血管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

来自澳大利亚的团队的一项关于睡眠觉醒负荷的研究于近日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杂志》(EHJ)上。

这项研究首次评估了睡眠觉醒负荷与长期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性别相关性。研究人群来自三个大型队列研究(MrOS,SOF,SHHS),共计名参与者。结果表明,高觉醒负荷与显著增加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相关。虽然女性的觉醒频率低于男性,但女性的觉醒负荷与死亡率的关联更强。MrOS睡眠研究招募了名男性参与者,其中有人(92.2%)有夜间多导睡眠图(PSG)数据可供分析。SOF睡眠研究招募了名女性参与者,其中人(98.3%)使用PSG。SHHS包括名女性、名男性,其中89.9%使用PSG。MrOS的随访时间为11.2±2.1年,SOF为6.4±1.6年,SHHS为10.7±3.1年。参与者在家进行夜间的多导睡眠记录和睡眠评分,总的睡眠时间定义为睡眠周期持续时间分数,以分钟为单位。研究者将觉醒负荷(AB)定义为所有觉醒事件相对于总睡眠时长(TST)的累积持续时间:其中N为觉醒次数,di为觉醒持续时间,单位为分钟。如果觉醒期结束,觉醒持续时间被计算为觉醒开始和相关睡眠期结束之间的间隔。觉醒指数(AI)的计算公式如下:研究者把觉醒负荷进行四分位数分组,分为了:Q1(0.1-4.3%),Q2(4.3-5.9%),Q3(5.9-8.5%),Q4(8.5-29.1%)。对觉醒负荷分组的生存分析证明了觉醒负荷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Figure1)。在所有队列中将Q4与其他人进行比较时(男性:AB8.5%;妇女:AB6.5%),Q4的全因死亡率都更高(Figure2)。Figure1研究者又将MrOS(全男性)队列、SHHS-Men队列分别分为觉醒负荷8.5%和≥8.5%两组,将SOF(全女性)队列、SHHS-Women队列分别分为觉醒负荷6.5%和≥6.5%两组。在校正总睡眠时长、年龄、平均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高血压、中风、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体重指数分类、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吸烟习惯之后,在MrSO(全男性)队列中,AB8.5%仍然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但与全因死亡率无关。在SOF队列(全女性)中,校正了相同变量后,AB6.5%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率相关。通过比较MrOS(全男性)和SOF(全女性)队列的觉醒负荷,研究者发现,女性的觉醒负荷低于男性。在SHHS队列中,觉醒负荷也在男性中较大,但男性的觉醒负荷却与心血管死亡率无关。这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与睡眠觉醒相关的后果。有趣的是,在Q2(4.3~5.9%)中观察到的死亡率最低,这表明觉醒负荷和死亡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经常觉醒的人可能会伴随觉醒阈值升高的不良影响,这可能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心血管危险因素在高觉醒负荷患者中更为普遍;心血管病和心律失常是已知的增加死亡率的因素。重要的是,在校正伴随的危险因素之后,AB仍与死亡率相关。觉醒相关的病理机制,包括自主神经系统激活、睡眠碎片化导致的昼夜节律障碍、夜间血压和心率升高或伴随的疾病,如睡眠呼吸障碍,会增加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此外,不规律的睡眠时间也已被证明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独立于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睡眠质量、时长。通过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的脑电图记录来进行量化,觉醒负荷可能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标志物,用来识别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但如果想对觉醒负荷进行更详细、更准确的描述,还需要结合其他觉醒特征,例如觉醒周期的频率或从深睡眠到浅睡眠的睡眠阶段过渡情况等。这一指标是否能更好地预测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看完这篇文章,小编不禁想,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睡觉不就是往床上一躺就完事了嘛,为什么长大之后会有那么多幺蛾子呢。。。作者|格兰芬多20级学硕

随手点个赞,按个“在看”再走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etrxmall.com/xljc/775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